乐文小说网 > 三国之兵锋 > 第一百二十四节 赵子龙轻取南郑

第一百二十四节 赵子龙轻取南郑


  南郑别驾府,杨松获珠宝数十斤,且得显爵,大喜之下,设宴款待法正,席间自是言笑晏晏,觥筹交错。

  次日,法正请辞。

  杨松令亲信随行护送,一路疾奔阳平关。

  却说曹操信使晓行夜宿,抵达南郑时,恰于法正一行擦肩而过。

  张鲁览毕书信,闭目沉思许久,犹豫不决,遂聚众商议。

  众文武观书,有言连魏击唐者,有言顺唐去魏者,甚或有言以汉中之险阻,独拒唐、魏者,纷纷杂杂,争吵不休。

  张鲁暗怒!便扬声问阎圃有何见解?

  众人闻言一静,阎圃道:“师君,圃以为,归顺曹操,抗击马超方为上策!”

  张鲁讶然道:“本师君与马超素来交好,只恐背之不详。”

  阎圃暗叹一声,道:“师君差矣,马超久欲吞并汉中,只因被河北及诸夷战事牵绊,一时无暇进军而已。今冀州已定,边患皆平,异日必出陇西!既如此,师君何不先发制人?”

  张鲁见说,沉吟不语。

  杨松急步出列,指阎圃道:“此言大谬!莫非曹操便无意汉中之地乎?”言毕,转身拱手道:“师君,昔日曹操屯数十万大军于冀州,亦被马超击败!如今河北尽失,曹操恐马超南进中原,故巧言来说师君,意欲据汉中往袭陇西!然曹操尚且不敌,况于禁等辈乎?届时马超攻入汉中,必牵累师君!”

  阎圃抗声道:“曹公挟天子以令诸侯,虽于冀州失利,然大义在手,异日定可一统天下!”

  杨松哂笑道:“既如此,马超、孙策何不拱手而降?!阎主簿真小儿之见也!以松观之,曹操不过苟延残喘而已!放眼天下,何人可敌唐公铁骑?再者,于禁已兵至上庸,然唐公大军何在?眼见不过魏人欲进犯汉中,何必托词共拒唐公?!试问阎主簿,可曾见唐军一卒过境?!遑论吞并汉中?!”

  阎圃大怒,却无由辩驳。。。

  张鲁闻言,沉吟道:“果如别驾所言,本师君该当如何?”

  杨松正欲答话,阎圃抢先出言道:“师君,于禁虽兵至上庸,但并无进犯之意,不过借道城固,渡汉水进军斜谷,以防马超兵出散关!且曹公书信明言师君永镇汉中!若顺马超,必遭羁縻!还请师君三思!”言毕,即叩首不起!

  杨松勃然大怒!厉声道:“若于禁假作借道,实则兵围南郑,如之奈何?”

  阎圃亦怒视杨松,言道:“于禁不过五万兵马,即便围困南郑,又能如何?”

  杨松怒极,污蔑阎圃道:“于禁自然无计可施,然若有阎主簿为内应,南郑恐难坚守一日!”

  阎圃闻言,须发戟张,咬牙流血,凄声道:“请使君下令,暂囚之,以正阎圃清白!”

  张鲁见此,令阎圃起身,斥杨松道:“别驾慎言!阎主簿久随本师君,忠谨勤勉,岂能为曹军内应?!”

  杨松自知失言,忙下拜请罪。阎圃则叩首泣拜。

  张鲁挥手令二人起身,沉吟道:“马超强盛,我军恐难拒之,曹操虽居心难测,但眼下并无力吞并汉中,故本师君决意联合曹操,共拒马超!”言毕,即遣人传令城固守将杨任,放过于禁兵马,使其兵进斜谷。又令弟张卫亲往阳平关驻守,总领关内兵马政务。再遣部将杨昂统兵两万,于定军山立寨坚守!自领大军屯南郑。

  杨松闻令,不由心下惶急,回府后,忽生一计,即遣亲随往请张卫过府赴宴。

  晚间,张卫至,叙礼毕,杨松请其入座,酒过三巡,即起身把盏,出言道:“未知将军何时动身?松有些许家书俗物,烦请将军代为转送内侄宋光。”

  张卫笑道:“些许小事,何足挂齿,杨别驾但遣下人知会某家便是,何须过府饮宴?”

  杨松见说,即令心腹送上金珠,亦笑道:“松之内侄现任阳平关守将,日后还请将军多多照拂,松定当厚报!”

  张卫假意推辞道:“别驾与某相交数十年,别驾之侄即某之侄也,自当尽力提携,何须如此客套?”

  杨松闻言,即挥退众亲随仆从,轻声道:“宋光镇守阳平关已有数年,其间虽无大功,但亦使川军止步关前,因贱内素喜此子,欲将其调回南郑,还请将军相助。”言毕,深施一礼。

  张卫急起身扶起,大笑道:“此事易耳,如何敢当别驾厚礼?未知别驾欲将此子调往何处?”

  杨松心下大喜,拱手再施一礼,道:“松府临近南郑北门,就令此子镇守之,若何?”

  张卫闻言,讶异道:“令侄现居守将之职,若为城门尉,不升反降也!”言毕,忽醒悟,笑指杨松道:“别驾好算计!不过现任北门尉乃杨任妻兄也,恐不便调离。”

  杨松会意,手指张卫,直言道:“四六分成,如何?”

  张卫大笑道:“别驾快人快语,某家岂敢不从?!”

  杨松见说,拱手致谢,继而举杯邀饮。

  是夜,张卫大醉,又盘桓数日后,方领亲军前往阳平关。杨松却早已遣心腹疾追法正告变,并将所谋和盘托出。

  时法正已赶至阳平关,接报后,略作思忖,不由击节赞叹,暗道:“杨松有急智,善权谋,然为人贪鄙,惜哉!”遂厚赏来人,引其求见宋光。

  宋光闻之,大惊道:“张卫乃张鲁胞弟也,若其守关,姑父之计败矣!”

  法正心下嗤笑,令来人告知杨松所谋。

  宋光愕然半晌后,方明其意,不由喜道:“还请先生速请赵将军发兵!”

  法正微笑道:“将军宽心,想必此时赵将军已至略阳矣!”

  原来法正甫一进关,便遣赵云亲军飞马往报之,请其即刻进兵!

  三日后,赵云统大军赶至阳平关,就任宋光为副将,以安其心,再令其尽驱守关汉中军出关立营,并遣许良领所部兵马看守之,但凡离营者,斩!又令大军尽换汉中兵号衣,静待张卫前来!

  又数日后,张卫方领千余亲卫迤逦而来。

  宋光迎出数里,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,张卫大悦。

  比及进关后,宋光早已大摆筵宴,聚集张卫所部欢饮,却邀其入正堂饮宴。张卫欣然从之。

  入座后,见另有数人相陪,起初并不在意,略饮数盏后,乃手指赵云,顾谓宋光道:“此将何人也?竟如此雄壮!”

  赵云微笑起身,拱手调笑道:“末将常山赵子龙也,见过将军!”

  张卫闻之,挥手令赵云免礼,问道:“现居何职?”竟隐含提携之意!

  赵云见问愕然,法正、李堪亦瞠目结舌。

  张卫见赵云并不答话,不由面现怒色,斥之道:“本将问话,如何不答?”

  赵云哭笑不得,遂答道:“本将乃唐公麾下,官拜镇西将军,领少将军衔!”

  张卫遽然变色,急欲起身时,早被李堪一刀砍翻!唾之道:“似此无能之辈,空污刀斧耳!”

  赵云暗自摇头,起身搜出宋光调令,即传令尽斩张卫所部。再令李堪统兵三千,随宋光前往南郑,接管北门,但见兵到,即大开城门!

  十日后,宋光领军赶至南郑北门,将出张卫军令,喝令城门尉交接。

  杨任妻兄怒视宋光,暗骂一声小人得志,然不敢抗令,交接完毕后,即领所部往寻杨任去了。

  宋光趾高气昂,令数十唐军兵卒把守城门,无论进出,皆需过税!

  李堪问道:“商贾过税,天经地义,然寻常百姓出入,何须缴税?”

  宋光道:“原本百姓无须缴税,然有商贾雇佣百姓搬运货物出城,以此偷逃税费,师君。。。呃。。。张鲁闻之大怒,即下令无论何人,皆需缴税!”

  李堪愈发不解,再问道:“然如何厘定?”

  宋光摇头道:“并无定数,每月上缴三十贯即可。”

  李堪愕然道:“若有不足或超出,如之奈何?”

  宋光笑道:“自开征城门税以来,从未有不足者,然若超出,自当。。。自当补贴家用。”

  李堪闻说,大摇其头,回身下令军卒不必收税。

  宋光急止之,言道:“不可,若如此,必出纰漏,恐误赵将军大事!”

  李堪悻悻然之,自思若破南郑,定转告新任太守,废除此等弊政!

  又数日后,赵云留许良镇守阳平关,却亲领大军,兵临褒城!守将料不能敌,遂开城请降,同时遣人急报南郑!

  张鲁闻知,大惊失色!急令关闭四门!即聚众文武道:“阳平关、定军山等地皆驻有重兵,唐军从何而来?!”

  阎圃道:“无论唐军从何而来,眼下已破褒城,然探马报说,赵云大军不过两万余人。南郑城高墙厚,且有大军数万,粮草足可支用数年!何足深惧?只需坚壁清野,日久唐军粮尽,自退矣!”

  张鲁闻言,稍觉心安,谓阎圃道:“为策万全,或可请于禁相助!”

  阎圃摇头道:“唐军兵少,围城尚嫌不足,何谈破城?又何须求助于禁?”

  杨松闻之,疾步出列,进言道:“阎主簿言之有理!松附议!”

  张鲁见此,微觉讶异,却未做多想,即传令大军上城守备!

  比及赵云进至南郑城下,便令大军列阵,然后出马,唤张鲁答话。

  阎圃见之,进言道:“师君何不佯作请降,赚赵云近前后,即乱箭齐发!”

  张鲁闻计,正欲从之,杨松急出列止之,言道:“师君统数万大军,坐镇坚城,胜唐军易如反掌!若用此下作之计,恐贻笑天下!”

  阎圃抗声道:“两军交战,无所不用其极!岂能恐惹人笑而不用良谋?”

  杨松淡然道:“若某与阎主簿为将,此计用之无妨,然师君乃一路诸侯,汉中之主也!岂能为之?再者,松观城外骑兵多达近万,且并无云梯等器械,唐军能奈我何?”

  张鲁然其言,遂上前数步,立于女墙垛口,扬声道:“本师君在此,城外何人?”

  赵云挺枪大喝道:“本将乃常山赵子龙也!奉唐公之令,特来收取汉中,后续大军十余万,不日便至!师君何不早降,以图富贵?!”

  张鲁闻言大怒!回身喝问道:“何人愿领兵出战?若斩此人,赏百金,封大将军!”

  杨松劝道:“师君息怒!赵云智勇足备,若轻易出城,恐为所趁!”

  阎圃亦劝道:“杨别驾言之有理,马超大军未至之前,南郑稳若泰山!城外赵云等辈,实无须理会!”

  张鲁闻之,恨恨回府,临行嘱咐众将严正以待,懈怠者斩!

  宋光等四将拱手应命!

  是夜子时,南郑城内一片漆黑,万籁寂静。城墙之上,汉中军卒来回巡视,虽目不能及远,但唐军若想趁夜偷袭,亦是不能。

  李堪矗立于北门城头,如铜浇铁铸,纹丝不动!极目远视,仿若望见城外同袍正束衣勒甲,整装待发!宋光亦站立在侧,不时抖手跺脚,抵挡困意袭来。百余唐军士卒列阵城门洞内,神色冷毅,只待军令传来,便大开城门!

  城外数里,唐军大营,七千铁骑肃然列阵,赵云顶盔掼甲,扬声下令道:“大军自北门入城,然后千人一队,往来冲突,非黑甲者,皆斩!”

  众曲长嘶声应命!

  赵云又打马行至步军阵前,下令分列四队,入城之后直奔四门,但凡不降者,斩!

  安排已定后,赵云令法正留守大营,亲统数百亲军当先而进,吩咐骑兵按辔缓行,步军随后进发。

  丑时三刻,便逼近北门。两万余骑步大军列阵行进,虽未飞奔疾驰,但动静依然不小。

  北门守军尽皆惊醒,众将奔至城头,惊声禀报宋光道:“将军,唐军大军逼近,须即刻擂鼓示警,并遣人往报师君!”

  宋光怒道:“唐军多为骑兵,且无攻城器械,即便逼近城墙,亦无能为也!此不过赵云扰敌之计耳!若往报师君,届时虚惊一场,本将何言以对?故而不必理会!”言毕,又斥众将道:“再有失惊者,斩!”

  众将思之亦然,遂欲告退。

  忽李堪出言道:“诸位将军留步,既然唐军蓄意相扰,我等何不就于城头喝骂之?”

  宋光会意,即大笑道:“此言有理!诸位且随本将一观唐军窘态!”

  众将闻言,轰然大笑,皆奔至女墙观望。

  少时,赵云领军欺近城墙五十步,挺枪大喝道:“开城免死!”

  城头汉中诸将隐约望见唐军阵列森严,不由暗觉骇然,忽又见阵中并无步军,且云梯撞木等尽皆不见,遂觉安心,大赞宋光之余,扬声大骂赵云,间杂哄笑阵阵,却不见李堪身后亲随应声后退。。。

  赵云立马城下,犹若未闻,双目盯视城门。

  片刻后,忽见城门缓缓打开,门洞之内火光隐现。

  赵云暗喜,长枪前指,纵马突击,身后铁骑加鞭紧随!

  城头汉中诸将见唐军越奔越快,眼见将撞上城门,不由莫名其妙,一将愕然道:“唐军欲以骑兵撞城乎?”

  李堪大笑道:“城门已开,何来撞城之说?”

  众将大惊!正欲喝问,早被砍翻在地。宋光见此,急遣亲军奔赴各部传令道:“无令不得出营!违令者斩!”然后紧随李堪,下城往迎赵云。。。

  天明之后,尘埃落定,汉中三万大军尽皆被俘,被唐军铁骑分批看守。

  赵云分兵拒守四门,令李堪统骑兵立营城外,待法正入城后,即领之前往张鲁府上劝降,以便招抚城固杨任及定军山杨昂所部,令杨松、宋光随行。

  (本章完)


  (https://www.xlwxsww.com/16/16026/386471212.html)


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:www.xlwxsww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lwxsww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