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文小说网 > 大明:我的姐夫叫朱标在线 > 第362章 请殿下加俸

第362章 请殿下加俸


“眼下,秋闱试科举在即,各路考生俱已赶赴考场,今日大朝会,诸卿可有事启奏?”

  九月在即,应天府大明宫正举办着最后一次大朝会。

  虽说原本还有一回开大朝会的时间。

  可考场的布设,出自卫所的监考士卒的调派批文,一干考生的名册制备与对照。

  庶务不知凡几。

  尤其为防有考生针对上一次的考试流程改进了作弊手段,此次秋闱试科举从题库到选题机制到整个科考流程都做了改制。

  首先试题就分了五类,题库就扩充到了近二百道。

  只这几月朱标政务处理中遭遇的有价值,有困难的问题作为策问就占了一百余道,在总计三十道题的考试题目占比一半,除此之外,还有算术,农务水利,兵政,政务流程设问等四类基础题。

  与常升多有交流的朱标早已经认识到。

  科举作为取仕主要手段,他完全还可以借着假如你是你所在之县县令,你认为汝县发展如何,症结何在之类题目的设置,借考生之眼,之笔,简单且有针对性的了解各地民生民情。

  之后是考题的确认。

  题库由东宫六率人马为主,抽调去往各州府沿途的卫所兵卒一同组成押运队。

  直到临考前三日,押运兵卒都要与题库同屋同住。

  然后由主官抽取考题。

  这将由县令随同县丞在监考卫所的主将的查验监督,下以密盒抽奖的方式,分两个抽奖盒将策问题和基础题各抽十五道,打乱组成三天的考卷。

  再送往指定的印刷作坊印刷(大多都为报社名下印刷坊)。

  期间印刷坊全封闭。

  直到考题押运进考场。

  虽说这其中好像有许多漏洞可钻。

  可真要有人钻了。

  只消对照一二题目抽取的序号,来自后世的常升,就会让这些带头舞弊的考官知道,什么叫做概率学,什么叫做人头落地。

  如果还有考生神通广大,在考题只提前十日抵达府县时弄到了题库。

  除非他能在十天内背完上百道基础题答案,以及过百篇,每篇字数约莫六七百,总计六七十万字,否则基本没戏。

  但要真有这记忆力,那也妥妥是个人才了。

  招录又何妨。

  至于小抄?

  且不说常升原本制定的汤池净身几乎就隔绝小抄夹带的可能,就算真有人找了法子,将小抄塞进了喉咙或者后门。

  六七十万字。

  就算是蝇头小字,写在纸上再卷起来,最终的成品也是一个庞然大物。

  至少能把人当成“串”穿了。

  风险太不成正比。

  当然,这一系列堪称丧心病狂防作弊手段的增设,带来的任务量也是巨大的。

  所以朱标早早就派人下达了诏书,以今日大朝会作为八月最后一次大朝会,以空余出时间,予百官处理手头的庶务。

  乃至于今日大朝会,他还特意提点一句科举在即。

  如果是臣子来说,大略就是提醒各位同僚,莫要节外生枝给大家伙找不痛快。

  可要是朱标说,就是在提醒百官,眼下科举的事情为第一要务。

  其他的事情如非紧要,就等秋闱试科举过后再说。

  百官之列中。

  常升悄悄抬起了头。

  看着朱标问询时,目光有意无意扫过文官首列的刘崧,他就知道,朱标这句话,还是在给这位无论是民间还是官场都声誉不差,好不容易升至吏部尚书的刘大人一个机会。

  可看他颔首低眉,好似神游天外。

  常升就知道,这位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。

  只是不知道。

  这位到底是被人欺之以方了,还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了。

  但以常升的直觉来看。

  大概是前者。

  否则。

  他不至于在朱标这么“直接”的“明示下,仍向前一步出列道:“启奏殿下,臣有本奏。”

  朱标的目光直直的落到了刘崧的脸上。

  却没有第一时间搭理他。

  这让整个奉天殿内都有些冷场。

  联想到昨日于宫中听闻的太子殿下巡查吏部,却被这新任吏部尚书软钉子送回的“传闻”,整个奉天殿内的气氛更显的寂静了。

  李善长偷偷抬眼,瞄向了高台。

  他是礼部尚书,宫廷及君王记忆是他的管辖,不,应该是规劝范畴。

  可是看着历经了冯太医于宫中调养半年,虽稍显立体,却更加凌厉的面庞,李善长也不由在心中嘀咕出四个字来。

  君威日盛。

  就在他迫于礼部尚书之职权将要出列开口之时,端坐于龙椅上的朱标终于缓缓开口:“准奏。”

  文武百官心中都松了口气。

  不少位格不够的官属不禁幽怨的看向刘崧。

  而那些八面玲珑,或是奉天殿中真正的老资历,则默默的低下了头,选择置身事外。

  “谢殿下。”

  “老臣斗胆,今日所奏,乃恳请殿下,为百官…加俸。”

  加俸?!!

  奉天殿内差点没喧闹出声。

  除了少数的几个“大佬”,文武百官无不讶异。

  因为加俸之事,宫中早有流传。

  太子殿下就曾因此事,与陛下有过多次争执。

  只是被陛下以国库空虚为由,屡次打回。

  若真是此事,太子殿下为何对刘崧如此“赤果果”的“敲打”。

  望着台下躬身的刘崧,朱标的眼中闪过一丝讥讽。

  正欲开口驳斥,却像心有所感似的,看见了文官行列之中,常升若有所思的抬起头,与他四目相对,然后,轻轻的摇了摇头。

  看常升此举。

  朱标若有所思的平复了心绪,也便重现了一副人畜无害,“懵懂无知”的模样开口问道:“加俸?”

  “是了。”

  “大明立国已十三年之久,虽天下承平,然物价确有上涨,旧制俸禄当不足百官日常用度了。”

  “户部尚书?”

  听闻此言。

  台下垂首的百官,尤其是太子殿下曾经的那些东宫旧部和亲善太子的,无不感同身受的激动。

  太子殿下果是宽仁之君啊。

  唯有户部尚书范敏面露苦色出列拱手道:“臣在。”

  “此事该属户部统辖。”

  “汝上任数月,怎不见汝之奏本?”


  (https://www.xlwxsww.com/1649/1649954/10290593.html)


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:www.xlwxsww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lwxsww.com